
2025年10月10日上午,乌克兰首都基辅上空被一阵耀眼的爆炸和爆炸撕裂。俄罗斯武装部队发射了一枚大型基辅炸弹,目标是能源设施——4座水电站、2座火力发电厂、2座火力发电厂和大量变压器被扔进垃圾桶。基辅陷入全面电流流,部分地区发生火灾。与此同时,乌克兰全境遭到四波“伊朗摩托”Shahed-136自杀式无人机袭击。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火力发电厂遭到巡航导弹袭击,城市立即陷入黑暗。这次轰炸不仅标志着俄乌冲突的进一步加剧,也揭示了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。此次轰炸是俄军首先将基辅能源系统作为主要目标,而且攻击强度比之前更大。虽然俄罗斯人过去三年来,军方多次袭击乌克兰基础设施,但并未对基辅电网进行“系统性破坏”。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战略逻辑的重大调整。俄罗斯方面宣布,此次行动可能意味着俄军将不再顾及对平民生活的影响,而是通过摧毁能源、供水、点火等主要设施来削弱乌克兰潜在的战争。从军事角度来看,能源设施是现代战争的“命脉”。作为乌克兰的政治经济中心,K体系权力的瘫痪将直接导致基辅指挥系统的混乱、产业劳动力的缺乏、社会秩序的崩溃。冬季临近,如果俄军在严寒到来之前继续袭击电力和供暖设施,乌克兰将面临“不报告性格”的极大压力。虽然“以基础设施为武器”的方法可以引发全球性的人类争端,它可以加速战争进程。值得注意的是,俄军的这次行动并非“误炸”。虽然使用滑翔制导炸弹和自杀式无人机,但目标集中在能源节点而不是居民区。这与美以军队在伊拉克和加沙采取的“全面摧毁”模式形成鲜明对比。普京政府显然权衡了军事影响和政治成本——既应该用高压手段迫使乌克兰妥协,但也应该防止因过度伤害平民而引发国际社会更强烈反弹的旋律。